如果你找对了教育方法,那么,教育孩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之一。
其实教育孩子实际上是其乐无穷的一件事。
大家设想一下,人生的快乐有多少种?人生的终极快乐就两个:一个是爱情,这是一个人年轻时候的事情;第二个就是亲情,这是终极的快乐,是永恒的。如果一个人在教育孩子上,包括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上,找不到天伦之乐,找不到亲情,在爱情和激情退潮后,那么人生就太朴素了。如果亲情不稳定,不能体会那种恒久的亲情,那么自己就会觉得活得没劲。活得没劲,就把你的这种观念传达给孩子,孩子活得也没劲,所以孩子才不学习。
教育孩子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。简单到什么程度呢?如果你不自觉地使用对了方法,你好像什么都没做,就伴随着孩子的成长,孩子自然而然地成长起来。好像该干什么就干什么,也没有特意的追求。如果你要是教育不对的话,这个就难上加难了。有的家长说:“我都快被他逼疯了。”其实,在教育的互动中,你和孩子的感受大抵相似。我说:“你呀,你也快把他逼疯了。”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大小相等,方向相反,这绝对是一样的。所以,孩子快把家长逼疯了,家长基本上长也快把孩子逼疯了。
我想,会教育孩子的人能体会出在教育孩子中,树立了一个人的那种无穷的乐趣。教育好一个孩子,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、尊严感、价值感。这对于一个人到中年的人,恐怕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一面了。我们的俱乐部叫“博瑞智未来精英俱乐部”,教育子女是其中最重大的一块。人生成功方面之一,就是教育孩子成功。
苏霍姆林斯基在《孩子的心灵世界》写到:教育孩子其实是最简单的一件事情,简单到什么程度,如果一个父亲能够把心摆正,能够正视孩子,他能够把孩子当人看,他把这种观念传递给他,那个孩子自然就成长。关键是怎么把心摆正?什么叫正视?怎么传达这种观念?这是根本。这个说简单就太简单了,要说难就太难了。所以,我们要是把这个方法学会,教育孩子每天只需要十分钟就行了。其它时间,让他自己做自己的事情。只要每天在他身上投入十分钟就行了。找对方法,那简直太简单了。我们平时没有人教你这是对的,可是,我们做对了。也有时,这么简单大家却做不到。
我们所教的人到底是什么
了解教育的对象,我们大家每天面对都是学生。我们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。就是每天上课,然后学生有问题就说学生几句。我们很多人都认为我们的学生都是不听话的,或者有各种各样的毛病。那么我们教育的对象到底是什么?假如我们一个人在深夜走过一个漆黑而狭长的小巷,对面走过来一个生物,当你看清了它是一头驴,或者是一匹马,或者是一头牛。你会有什么感受呢?只要你看清了它是一头驴,或者是一匹马,或者是头牛,你就明白你是安全的,你可以顺利的通过了。
在自然界中,只要你知道了对方类的特性之后,你就可以把握它的行为,及其行为的走向。但是,你对面过来的是一个人,你就永远无法知道会发生什么。可能在你们擦肩而过的一瞬间,你心脏病发作了,这个人是一个天使,他把你送到了医院,交完药费之后悄然离去。他也可能是一个魔鬼,他会把你杀掉。人这种动物,他既具有类的特性,又具有个性。
如果你知道你面对的学生,每一个人都具备两种特性,他既具有类的特性,同时又具有个性。人的个性是怎么造成的呢?人的个性是由他的自由意志导致的。对于你的学生,他是一个人,他不是猪狗牛羊,他既具有类的特性,又具有个性。比如青少年,他一般的心理规律,有一般的学习规律,一般的身体发育规律,他具有类的特性。但同时每个孩子,他都有不同的个性,这是在自由意志下产生的。人在具体的情境下,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思考自己在具体的情境下的行为。
如果我们做老师的明白了,我们的学生他既具有类的特性,同时又具有个性。我们现在的教学组织模式,是在类的形式下组织起来的。一个班级组织在一起,老师在前面讲课,针对一个群体在讲课,这是类的组织模式。而每一个学生他的理解都不一样。每个学生都具有自由的意志,都有他独特的个性。我们把学校比作工厂的话,教学就应该针对两个特点,一个是针对类的个性,我们一般性的组织课程。第二,应该针对孩子的个性,个别化辅导。这样你才能对这个学生,这个人进行完整教育。面我们单纯的对类的个性进行教育,那就筛掉了太多太多的天才。我们没有针对孩子的个性,进行针对性的教育。这是第一个问题。
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自由意志。我们在教与学这个互动之间,就像我们一直延用的一个比喻模型,说学生就像一个杯子,老师就像一个壶。老师把知识倒到杯子里面。这个比喻模型在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,已经存留了上千年。其实在现实中完全不是这样。在老师和学生当中有一道墙,这道墙就是学生的自由意志。也就是说,老师想把他的理念,想把他的知识装到学生的大脑中间去,需要越过自由意志这道门。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个由内开启的转变之门,也叫自由意志之门。钥匙就在我们自己手里。不经过我们同意,任何人都无法使我们转变,这叫做转变的天条。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,这和动物有本质的区别。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让我们的学生转变,由不爱学习转变到爱学习,由到对老师粗暴无礼转变到对老师尊重,由原来自私转变到利他,等等,要完成人的转变。我们老师就是教育“人”的,我们教育的对象叫做“人”。你要想让你学生转变,必需有一个前提,就是要经过他的同意,他才能完成转变。如果不经过他的同意,你无法完成这个转变的。也就是说,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他都有自由意志这个转变之门。这个自由意志决定了他可以选择接收你的观念,也可以选择不接收你的观念。
奥地利的心理学家维多&S226;弗兰克在二战期间有这样的人生经历,因为他是犹太人,德国人为了击垮他,当着他的面把他的父母枪毙了,把他的孩子枪毙了,把他所有的亲人全部枪毙了。然后把他投入了集中营。他们根本不把犹太人当人,把他们叫做“犹太猪”。在那里,人的行为失掉了任何自由,生命失掉了决定性。明天你是不是还活着,没有人知道。在这种情况下,很多人开始崩溃了。维多&S226;弗兰克这个人在这种情况下,他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秘密。就是人还有最后的自由:他发现当敌人在打他的时候,他可以在脑海中想象在家乡的河流上,和朋友们玩耍时的情景;当敌人给他上刑的时候,他可以在大脑中想象自己在青年时初恋的情景;当敌人给他残酷的上刑的时候,他可以平静的对待,他可以记下每一个细节。他的脑海中在想,我要把每一个细节记录下来,然后公布于众。让这种人间悲剧不在重演。二战结束后,他写了一本书,揭开了人类一个最大的自由,就是人主宰自己内在的自由。
也就是说,学生他有他内在的自由,他在他的自由意志下,你说什么,如果他不准备接受,你是没有办法的。老师的观念只有通过这个自由意志之门,才能进入学生的大脑。就是学生要做出自我选择。如果这个学生他做出了选择,他说我可以接受老师的观点,老师讲的太对了。这样他才能把那个观念接收进去。
如果各位老师真的明白了这个原理,这叫人的神圣性,人的自我决定。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大教育家的话,你所教授的任何理念都要透过这个自由意志之门,个性是由自由意志来决定的。那么作为教师来说,你怎样才能透过个自由意志之门,让学生作出正确的选择。是他自己选择,不是你给他灌输进去的,所以,你一定要明白这一点。他有自由意志,就像比尔顿说过的:“心灵是自我作主的地方。在那里地狱可以变天堂,天堂可以变地狱。”如果每个人都明白了,我是老师,下面坐着的是我的学生。我想把我的知识和理念装进他们的大脑,就必需要让他们自己来选择。如果他们选择了不接受你,你就是累得吐血也没有用。因为,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他们作主的地方。如果掌握了这一原理,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,是人他就具有类的个性,针对类的特性,我们就要用新的教学组织模式。所以,我们要想办法针对个性创造一个组织模式。老师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打开这个自由意志之门,能够接受你的观点。这样这个门打开了,你才能完成教学任务,才能把知识和技能装进他的大脑,才能把你的人生理念透过这个门装进他的大脑。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不学,我们应该怎样打开这道门,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对象。
你无法改变别人,你只能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。比如,你的孩子现在不爱学习,作为父母,你应该怎样去做呢?如果你说:“你给我学,不学我就打死你。”那你已经违背了教育者的天条。人这种动物,在自由意志的作用下,你可以控制他外在的形为,但你永远无法主宰他内心的世界。那个世界是他在做主,你是没有办法的。你作为一个教育者,你如果真的明白教育的规律,你是无法改变别人,你只能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。比如一个学生不爱学习,作为教师你应该怎样去做?你就应该影响这个孩子学习的动机,给他讲学习的好处,学习以后有哪些快乐的人生感受。学好之后,在理性层面上,你将来能上大学,得到物质利益。在情感层面,学习会怎样快乐,然后给他演示。你做了你所有应该做的,他还没有改变,你只有等待。你的愤怒是没有用的,你直接针对他说:“给我好好学!”你一说这样的话,实际上你已经违背了教育的天规。作为老师,我们要负责任,但是,过分负责任的老师,那是在残害学生的生命。因为你已经越线,他是人,他自己还没有完成这个转变。我持续的影响你做事的动机,这样最后他会跟你说:“老师,我想好好学习了。”说明他做出了决定。只有他做这个决定,最后才可以完成这个转变。如果你用高压强制的方式把他按到椅子上,甚至可以让他眼睛看着你,表面跟你说:“行,老师,我好好学。”但是他心里面就是不往里进,他的里面是你永远也无法达到的一个世界。
如果你明白了这个原理,作为教师,我们要放松下来。你可以在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上做工作。如果一个学生他很自私,你希望他能友善的对待周围的人。那么,你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,然后演示,让他去体验,然后你给他做出榜样,让他去感受。如果你所有的东西都做完了,他还是自私,那么你只有暂时放弃,等待下一次教育契机的来临。有机会来临的时候,你才能通过间接的引导,通过不断的转变他的做事动机,最后,他要做出决定,我要改掉自私的习惯,我要学会去帮助别人。最后,他作出这个转变,这个孩子才能够转变。如果他不作出这个决定,你是没有办法转变的。这一点,我要郑重地告诉我们老师,我们千万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别人的主人。在心灵里面是自我作主的地方,你是进不去的,你所能作的是影响他做事的动机。通过演示,通过你的言传身教影响他,最后,他决定自己要变好,我要考吉大,我要考北大,我将来要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。如果他原来想要当一个小混混,你给他讲完大道理他不做,你给他一顿打,一顿逼,实际上你已经越线了。这就是教育的天规。如果一个教育工作者真的明白这个教育的规律,那实际上,你教育学生上你就放松了。
比如,在我们三天两夜的博瑞智中学生潜能训练营中,我从来就没说过一句你们该怎么做的话,我只是讲我从小学习到今天,我获得了哪些好处,然后让大家体会,以后学好学坏那是你自己的事。我把责任推给他们,让他们自己去做。结果,到现在这个潜能训练营我已经忙不过来了,在那个训练营上我们创造的奇迹实在是太多了。
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个原理,你想要创造教育奇迹,绝不是你简单地逼着每个孩子学习来做到,那是绝对错误的。有一个中学女老师很负责任,她把所有上网吧的学生调到一个班来。然后,她天天像妈妈一样天天看着这些学生。白天看着,晚上看着,一个一个从网吧里往回拽。天天如此,快把这个老师折磨死了,大约30多人中有20几个人转变了。转变之后上了电视台。我看了之后,我想问一问,到底这些孩子是怎么转变的?这个老师一次次把孩子拽回来转变的,还是这个老师把孩子感动了,然后孩子自己决定不上网吧了呢?通过这个节目我发现做的这个人也不懂,这个主持人也不懂,观众也不懂。那些学生转变了,不是这个老师一次次把他们拽回来的,而是这个老师像母亲一样,最后把那些学生感动了。所以这些孩子自己决定不想再去,最后转变了。我现在可以问心无愧地说:“到现在为止,五年来我至少从网吧里拽回来三千名以上的学生。”我只是把他打动,让他感动,在情感层面上看到上网吧的坏处,让他找到上网得痛苦,同时,让他们在学习上找到快乐,然后让他们自己完成这个转变。
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孩子既具有类的特性,同时也具有个性。我们要想成为一个真正著名的优秀教师,我们就要研究他既具有类的特性,同时也具有个性。针对类的一般性,你怎么讲教学,针对个性你怎么来教育。你要知道人有一个自由意志之门,如果你的知识理念不透过这个门,他不做出选择,他不把这个门打开,你是没有办法把知识装进去的。如果你了解了这一点,你的任务就是怎么样想办法让他作出正确的选择,而不是你强迫他接受你的观点。强迫学生那不是懂教育的人的做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