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常听教师这样说学生:“你怎么这样不理解我呢,都是为了你好,你现在不明白,等到将来长大就懂了。”经常听家长这样和孩子说:“我们大人省吃俭用都是为了你,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,你为什么就不听呢?”现实中我们的家长和教师做了许多自己认为是为了学生好的事情,以表达我们对孩子的真爱,但结果却事与愿违,事倍功半,原因何在呢?
著名女性情感心理作家苏芩说过这样一段话:“懂你的人,会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。不懂你的人,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你。于是,懂你的人,常是事半功倍,他爱得自如,你受得幸福。不懂你的人,常是事倍功半,他爱得吃力,你受得辛苦。两个人的世界里,懂比爱,更难做到。”我感觉很有道理。作为一个情感作家阐述的虽然是男女之间的懂与爱的关系,但我认为她揭示出了懂与爱的普遍关系,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,应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。
我们经常说爱是教育的灵魂,没有爱就没有教育。教育是用心灵塑造心灵的事业。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等等,这些都说明爱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。为什么我们满腔热情的去做一些事情却事倍功半呢?而有些懂教育的人没有我们那样忙碌却能够事半功倍呢?我们经常说方法不对。其实就是我们的真情没有通过理性的行动表达出来。那么什么是理性的行为呢?就是给予对方需要的东西,如果你能够给予对方需要的东西,你就必须知道他需要什么?也就是你必须懂他,不懂就不能给别人需要的东西,所以不论你主观愿望多么好,客观上的效果都会大打折扣,就会事倍功半。
生活往往是这样的,你愿意为懂你的人做任何你能够做的他所需要的事情,而不懂你的人对你做多少事情你都没有兴趣去接受。 我们没有办法去爱我们不懂的东西。或者说我们没有能力去爱我们不懂的东西。如果我们想爱对方,那我们就必须去读对方,去懂对方,知道他们的内心需要什么,按照他们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们。
我们做教育的人,往往是不从学生的需要出发,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要求学生做事情,结果学生很反感,我们为此很苦恼,我们一心一意为了他们好,为什么还事倍功半呢?原因是我们还不懂他们,我们是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爱他们。所以爱与被爱都很累。
也许你会说孩子还小,他们懂什么?也不能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予他们什么啊。不错,真正的爱是你能够按照孩子的方式让他们接受应该接受的正确东西,或者说好的教育工作者能够激发学生正确需要。然后按照他的方式给予他所需要的东西。
真正的爱必须源于真懂,如果我们不懂对方,只是有一颗朴素的爱心,没有理性的爱和动物的感情没有什么区别,这种爱不能变成有效的行动,也不能变成强大的精神力量,所以要想真爱就必须真懂,我们要用我们的爱心去读孩子们的内心,然后把爱变成理性的行动。
千万别去爱自己不懂的。
千万要记住用心去读你必须爱的东西。
千万不要接受不懂你的人给你的爱。